从“赛场”到“舞台”,呈现钢琴艺术的当代气象

11月1日,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国际钢琴音乐季开幕式音乐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举行。音乐季由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协办。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于红梅表示,今年的音乐季嘉宾阵容更加强大,有多位享誉全球的钢琴艺术家登台演绎经典;活动更加丰富,为期9天的46场系列活动,让悠扬的琴声为鹭岛的秋日增添一份诗意和风采。她强调,中央音乐学院与厦门的友好合作,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彰显着为国育才的担当。厦门市副市长季翔峰指出,2007年,厦门与中央音乐学院以音乐为媒,携手创办鼓浪屿钢琴学校,这段跨越近20年的音乐情缘深厚且充满活力。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唯一的一体化学校,鼓浪屿钢琴学校已成为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2023年,双方的合作再上新台阶,钢琴艺术节、民族音乐周、国际钢琴比赛等高品质活动接连举办,“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蓝图,一步步从愿景走向现实。

当肖邦与拉赫玛尼诺夫的经典旋律在音乐厅中响起,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就此展开。青年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李京展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携手2024厦门国际钢琴比赛冠军菲利普·莱诺夫、亚军李哲翔,以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与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两部浪漫主义时期的巅峰之作,同台构成一场绝妙对话。开幕式音乐会既回望了浪漫主义早期细腻的情感刻画与诗性表达,又迎向了晚期浪漫派的情感与技术极限,两位年轻演奏家,都在其中寻找着个人的表达空间。

厦门的城市肌理内嵌着东西交融的文化叙事,鹭岛的城市气质融汇着音乐季的艺术芬芳。不仅厦门本地市民争相赴会,音乐季更吸引了泉州、漳州等周边地区的艺术爱好者专程前来。音乐季实现了从“赛场”到“舞台”的无缝衔接。若说比赛是天赋与努力的竞技场,那么音乐季则是才华得以深耕与生长的土壤。中央音乐学院自2024年创办首届“厦门国际钢琴比赛”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套从选拔、扶持到再呈现的教育机制:让比赛胜出者不只是一时闪耀的“新星”,而是通过持续的积淀与蜕变,成为不断茁壮成长的“新苗”。此次开幕式音乐会两位青年演奏家的精彩演绎,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呈现。比赛的结果不只是名次的排序,更是一种教育成果的验证:在音乐季的舞台上,他们以更成熟的姿态回到公众视野,从“选拔的终点”跨入“艺术的起点”。这是一种自我延续——从竞技到共演,从比赛评审到舞台转化,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中央音乐学院充分展现其在中国钢琴艺术领域的专业引领力与国际号召力。阵容之盛、曲目之丰,“照见”当代钢琴艺术的全景与高度。从独奏、室内乐到协奏曲,演绎涵盖钢琴艺术发展数百年长河,囊括各个时期、各类体裁与风格的经典杰作。活动特邀巴里·道格拉斯、尼古拉·卢甘斯基、丹尼斯·马祖耶夫、菲娅·古力亚克、罗伯托·普罗塞达等国际钢琴名家,以及殷承宗、陈萨等享誉全球的中国杰出钢琴家,携手中国青年指挥家李京展、蔡敏超,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绎经典,带来多场高水准独奏与交响音乐会,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共同呈现钢琴艺术的当代气象。

本届音乐季举办期间还开展了全国11所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论坛、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学名家讲坛和3场钢琴名家大师课,在同一艺术愿景下展开深度交流,以对话引领共识,以实践推动共进,充分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将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学术高地的专业引领性与行业凝聚力,转化成推动中国钢琴艺术前行的澎湃动能,为钢琴教育和学术交流搭建高端平台。

音乐季还将艺术普及与教育实践并行推进,从“爱上音乐”走进当地20所中小学,到“高雅艺术进校园”展示青年演奏家的风采;从“听·见未来”的原创作品首演,到“央音致七彩未来”央音考级央音展演优秀选手展演,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高校艺术与社会美育的全链条实践。通过校地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协同发展,让钢琴艺术的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一系列行动,不只是音乐季的延伸,更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生动实践。它让高雅艺术扎根于城市脉搏,让钢琴艺术成为连接专业与民众的桥梁,以琴为媒,以乐为桥,在专业高度与普及广度的相互成就中,共同培育一个根植社会、活力盎然的中国钢琴文化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