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绘出新时代闽派艺术高质量发展底色

中国漆艺术作为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而且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情趣的结晶,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福州漆器之兴,始于南宋,崛起于晚清到民国时期,这为日后福建作为中国近现代漆艺中心和中国现代漆画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漆画被不断注入新的表达方式,以鲜活的样貌繁荣发展。

现代漆画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作为公共艺术进入公共空间,成为大主题、大容量、大格局的丹青画卷,表达国家形象、彰显国家气派,让世人感受时代的脉动,引发人们心灵的同频共振。比如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武夷之春》,以及《双潭映月》《日月潭》《青翠云霄图》等漆画作品,凭借非凡的艺术魅力,成为当代漆画的杰出代表,见证时代风云际会;又如由范迪安担任艺术指导、陈金华领衔创作的巨型漆画作品《闽山闽水物华新》陈列于福州市委党校“新思想学习研究馆”序厅,这些主题性作品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漆画的发展生态正是对文化自信的艺术诠释。

在奖项方面,福建的漆画作品,在历届全国美展上均有不俗表现。全国美展漆画类共产生过7幅金奖作品,其中福建占5件,它们的创作者分别为陈立德、苏国伟、汤志义、张玉惠,而张玉惠一人连续两届独揽全国美展漆画金奖。此外,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是优秀奖(当届没有评金银铜奖),获奖的两件漆画作品作者是吴嘉诠和陈金华。陈国的漆画作品《天路——国槐绿》获得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银奖(当届金奖空缺)。这些充分展示了福建漆画创作的实力之强。

福建是漆画重镇,漆画在传承地域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品牌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比如厦门莲福美术馆,作为漆画文化的传承机构,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漆画研学、社会实践、漆画美育,以及漆画专题收藏、鉴赏、沙龙,培育高校青年漆画创作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多维联动打造沉浸式文化之旅,为公众提供多层次文化体验,为城市美学留下独特的经典质感。福州沈绍安漆艺博物馆也是重要的漆画收藏机构,致力于漆画艺术的收藏、展示、研究、宣传、公共教育等活动。这些民营美术馆不仅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而且在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理念等方面持续发挥独特作用。

青年是未来,让年轻人走近漆画、了解漆画,漆画发展才能未来可期。几十年来,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闽江学院设置漆画专业,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和闽南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等设置漆画课程或工作室,这些促进了福建省漆画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更为福建省内外输送了大批漆画人才。此外,艺术展览也是青年人成长的重要平台。比如创办于2005年的中国(厦门)漆画展,是中国美协和厦门市政府为推动中国现代漆画艺术发展、培养漆画人才而创办的漆画专项展览活动。自设立以来,在厦门市委市政府、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一直鼓励和扶持年轻人创作,每届均有不少漆画新人脱颖而出。

福建漆画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关键在于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颁布了扶持漆艺发展的各项政策。福建美术界是积极推动漆画作品进入全国美展的重要倡议力量,首届中国美协漆画艺术委员会也是在福建成立,委员会组织工作班子也设在厦门。

中国漆画艺术正让传统文化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时尚起来,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正以年轻的方式重焕新生。

作者系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厦门市美协主席

栏目合办

中国艺术报社 福建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