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性的语言和价值理念重塑“江湖”

由爱奇艺、腾讯视频、稻草熊影业、烨华影视、童乐影视出品的新概念武侠剧《赴山海》正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热播,该剧围绕“侠”与“义”的核心理念,以贴近当代的语言和故事结构,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利”与“义”并存、残酷与温暖同在的武侠世界。

《赴山海》改编自武侠名家温瑞安原著《神州奇侠》,讲述了酷爱武侠的少年肖明明使用沉浸式科技写作系统“魔典”时偶然变成了小说《神州奇侠》的主角萧秋水,并在“江湖”中驰骋拼杀的故事。该剧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侠义”的故事,但不同于传统的武侠题材影视剧,《赴山海》以独特的设定,将“现代思维”引入到“江湖纷争”中,使这一以“侠义”为核心的故事,既呈现出严肃、紧张的一面,又显得“脑洞大开”、妙趣横生。

在剧中,主导故事演进的是两条线索,其一为肖明明对于“魔典”的“抗争”,其二是萧秋水在“江湖”中所经历的恩怨故事。其中,第一条线索在故事开篇起到了重要的导引作用。变成萧秋水的肖明明,本以为能靠他魔改出的“外挂”在武侠世界中所向披靡,却慢慢发现自己并没有“主角光环”,其设置的“外挂”都被系统收走了,只能靠一步步完成任务来增强实力、达到目的。这一设定打破了传统“主角开挂”的叙事惯性,拆除了观众习惯具有的心理预期,在此基础上,观众进入了萧秋水在“已知剧情”与“变数”中反复挣扎的情感世界,“已知”和想要改变“已知”的矛盾营造了充满戏剧性的情感效果。这种“反套路化”设定奠定了剧作的叙事基调,正是在各种“出其不意”之中,萧秋水事与愿违地在“江湖”中遭遇最残酷的厮杀,也收获了最真挚的情义。

如果说与“魔典”的“抗争”是故事展开的导引,萧秋水在“江湖”中体验到的恩怨情仇则是《赴山海》的主体叙事。不管是“江湖”中各色人物之间互相做局、智斗与反击的刀光剑影的故事,还是其中彰显的“义”的理念,都唤醒了观众对于传统武侠精神的荧幕记忆。该剧塑造了形色各异的“武林人士”,也以他们之间的情感和恩仇关系,编织了写满侠义精神的“江湖”网络。在武侠世界的纷争之中,唤醒人们内心对正义与道义的认同,成为该作品的一个重要指向。

当然,该剧引人瞩目之处,还在于其聚焦于萧秋水的角色魅力和个人弧光,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萧秋水失去了“主角光环”,相继经历了权力帮的暗算、兄弟唐柔身死、“福袋”风朗的背叛、萧家灭门以及与两位兄长的决裂,渐渐跌入谷底,而在经历绝望后,萧秋水重塑信念成为浣花家主,在一段段奇遇中逆风翻盘,从武力低微、“苟”住就行的剑客成长为侠义为先的大侠,率“神州结义”力挫水道及鹰笛组织的阴谋。萧秋水面临的种种困境、各种心态起伏,大概能让很多观众深有所感,这一成长故事也引发了观众对于责任、担当的思考。

可以说,《赴山海》既呼应了传统“惩恶扬善”的侠义观念,又以现代性的语言和价值理念塑造了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江湖”,是对“侠义”这一传统的审美对象所进行的一次全新的艺术性发掘。